在钢结构安装的施工准备阶段,需从技术、材料、设备、人员、现场及安全六个维度把控细节,具体注意事项如下:
一、技术准备:图纸与方案的双重校验
图纸审核与交底
细节:组织设计、施工、监理单位联合审核图纸,重点核查结构合理性、节点连接方式、尺寸标注等,确保设计满足施工条件。例如,某厂房工程因未及时核对图纸中钢柱与螺栓的碰撞问题,导致现场返工。
输出:形成图纸会审记录,明确设计变更或技术核定单。
施工方案编制
内容:根据工程特点(如单层、多层、网架结构)编制专项方案,明确施工顺序(如分件安装法、综合安装法)、技术措施(如焊接工艺评定)、安全措施(如高空作业防护)及应急预案。
案例:某超高层项目采用“分块吊装+高空散装”法,通过临时支撑体系完成网架拼接,方案中需详细计算支撑结构承载力。
二、材料准备:质量与规格的严格把控
钢材与连接件检验
细节:核对钢材质量证明书、复试报告,检查规格、型号、强度及焊接性能;对高强度螺栓进行抗滑移系数试验,确保摩擦面处理达标(如喷砂后粗糙度≥50μm)。
工具:使用游标卡尺、超声波探伤仪检测焊缝质量。
焊接材料管理
要求:焊条、焊丝需与母材匹配(如Q345钢采用E50型焊条),并按说明书烘干后使用;焊剂需防潮保存,避免受潮影响焊接质量。
三、设备与机具准备:性能与安全的双重检查
吊装设备选型
原则:根据构件重量、形状、安装高度选择起重机(如汽车吊、塔吊),确保起重量≥1.2倍构件重量(含索具)。例如,某体育馆网架结构采用M1280D塔吊,较大起重量100t。
检查:吊装前试运行设备,检查钢丝绳、卸扣等索具磨损率(≥10%时更换)。
辅助机具准备
工具:配备激光测距仪、全站仪进行测量放线;使用液压千斤顶、倒链进行构件校正;准备火焰矫正设备处理焊接变形。
四、人员与培训:技能与意识的双重提升
人员资质审核
要求:焊工、起重工等特殊工种需持证上岗,证书需在有效期内;组建专业施工队伍,技术能手信息纳入外协队伍库,便于临时调度。
安全与技能培训
内容:开展安全教育,明确高空作业、临时用电、焊接切割等安全注意事项;进行技能培训,掌握构件吊装、连接节点处理等操作要点。
案例:某工地因未培训工人正确使用安全带,导致高空坠落事故。
五、现场准备:场地与基础的双重处理
场地清理与规划
细节:清理场地障碍物,确保通道畅通;规划材料堆放区、吊装作业区、临时设施区,避免交叉干扰。
案例:某工程因场地未平整,导致吊车侧翻,延误工期3天。
基础与预埋件处理
复核:检查基础轴线、标高、地脚螺栓位置及预埋件精度,误差需符合规范(如轴线偏差≤5mm,标高偏差≤±5mm)。
保护:对地脚螺栓丝口涂黄油并用塑料薄膜包裹,防止混凝土浇筑时污染。